朱惠国,文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词学》主编,中国词学研究会副会长,秦少游研究会会长等。主要从事晚清民国词学和明清词谱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各一项。出版有《中国近世词学思想研究》《民国词集研究》(合著)、《社会转型与晚清民国词学流变》等专著。 摘要:当下中学语文教学中,诗词品读、鉴赏占据重要地位。诗词虽同为韵文,但其中差异不容忽视。对于词的教学来说,最关键
摘要:教学资源共享是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重要环节,是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语文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缺乏公益性与统一规划,语文教学资源系统性、完整性不强,教学资源共享的激励机制缺失,导致优质语文教学资源形成孤岛,利用共享资源教学观念陈旧,资源使用渠道不畅等局限。迫切需要政府部门主导规划和建设公益性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牵头汇聚区域优质语文教学资源,组织专家审核与开放共享,依据多维度评价
摘要:深度阅读需要学生高阶思维,关键是激发学生参与阅读的内驱力。在阅读课堂教学时,可以通过聚焦于一节课时间内的微项目化学习,设计具体的任务情境驱动学生深度阅读,阅读驱动任务设计要明晰任务目标与教学目标的异同,紧扣任务目标,突显驱动力,及时总结深度阅读感悟。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阅读教学;微实践 阅读课堂教学的互动环节因时空限制,存在学生兴趣不浓、问题解答参与率不高等问题,很难照顾到全体学生。语
摘要:当前语文教学研究个性探索趋势明显,新说林立,但对语文教学的共性规律关注不足。个性探索是必然的、合理的,这种探索也是追寻语文教学共性规律的一种途径。然而,各类教学主张存在普适性不足、观点错误以及难以界定对错等问题,对学生行为选择造成负面影响。因此,语文教学研究应采用循证教学等科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大范围且量化的教育实验来探寻语文教学的共性规律,提升语文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学主张;个性探索;共
摘要:聚焦古典诗词创作对空灵美的追求,以炼字为切入点,深入探究“空”字的独特价值。通过剖析杜甫、刘禹锡的怀古诗,王维的禅意山水诗,杨慎的感悟诗及贾至的离别诗,挖掘“空”字蕴含的怀古悲戚、禅意超脱、人生叹悟、离情愁绪等意涵,揭示其在展现诗人内心、反映历史变迁方面的作用,把握古典诗词精髓,领略诗词魅力,对人类情感与文学价值深度思考。 关键词:古典诗词;“空”字意涵;文化价值 诗歌作为一种高度凝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