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当今国际局势作出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整体性判断。这种局势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逆全球化、民粹主义等政治思潮兴起,二是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三是全球性问题加剧。因此我们可以断定,当前世界正处于全球化发展局势愈加复杂和困难重重的阶段。 在2024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推动教育对外开放,统筹‘引进来’和‘走出去’,不断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
《中国出国留学蓝皮书2025》显示:美国留学环境综合评估排名第4 “2025(第三十届)中国国际教育巡回展”暨“2025中国留学论坛”4月11日在北京同步启幕。论坛期间发布的《中国出国留学蓝皮书2025》显示,在留学环境综合评估方面,美国在28个被评估国家中排名第4,落后于英国、新加坡和加拿大,地缘政治紧张、留学专业限制、安全预警频发等是主要原因。全球化智库副主任、研究总监郑金连在分论坛解读时表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以及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推进,“出海”成为各层次、各领域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就当下而言,高等教育“出海”尤其受到关注。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党委书记张荣就提出,“应加快推动我国高校海外办学,在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布局中占据主动”。 “出海”,是高校实施全球化战略、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方式。我国高校探索海外办学已有多年,自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
高校“出海”近年来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一个新风尚,“走出去”办学的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越来越多。以建设教育强国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要教育中心为背景,讨论我国高校“出海”的内涵和价值,是一项兼具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的工作。 我国高校“出海”的发展现状 “出海”是一个社会化的表达,高校“出海”准确来说指的是我国高校“走出去”开展海外办学。因此,不宜将一般意义上的对外交流、人员流动等划入这个范畴。
加快和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是建设教育强国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在党和国家教育对外开放的政策体系中,推动高校有序开展境外办学是重要议题之一。高校“走出去”开展境外办学,有利于助推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构建全球教育治理新格局、推动建设世界教育中心。 我国高校境外办学面临的挑战 高校境外办学是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重要路径。20世纪90年代起,上海交通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等高校率先开
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以下简称“厦大马校”)是第一所也是目前唯一一所由中国“双一流”建设高校全资设立的、具有独立校园的海外分校,也是中国大学在马来西亚建设的第一所分校,被誉为“一带一路”上一颗璀璨的教育明珠。学校于2016年2月正式开始招生办学,目前有在校生9100余人,来自马来西亚、中国、印度尼西亚、哈萨克斯坦等48个国家和地区。 培养符合时代所需的人才 人才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和深化区域
斯里兰卡是印度洋上的明珠,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自古以来,中国与斯里兰卡一直保持着传统友好关系。近年来,两国以海洋为媒,经贸往来和人文交流提质升级,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拓展。高质量的海事基础设施与服务是两国珍贵友谊和互利共赢持续巩固的基本保障。为此,中国与斯里兰卡在有关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而建设高质量的海事服务体系是其中的重要一环。通过高等航海教育国际合作来补齐短板,对于发展中的斯里兰
为充分发挥教育国际合作对“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和桥梁作用,扩大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河北工业大学依托学校“电气工程”世界一流学科建设,于2019年12月与芬兰拉彭兰塔—拉赫蒂工业大学(以下简称“LUT 大学”)正式签订合作协议,成立了河北工业大学芬兰校区,为我国高校在发达国家建设本科层次的海外校区提供了示范经验。 以“注重三选”为建校根本。在国际合作办学的过程中,“在哪里合作,与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