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古诗词为伴,是件令人享受的事。在我的老师叶嘉莹眼里,“古典诗词凝聚中华文化的理念、志趣、气度、神韵。中国古代伟大诗人往往是用生命谱写诗篇、用生活实践诗篇,他们把自己内心的感动写了出来,千百年后的我们依然能够体会到同样的感动,这就是中国古典诗词的生命力。” 叶嘉莹一生都致力于古诗词的研究和推广。前不久,有老师在南开大学的讲座上提到这样一个观点:“有的人,在作诗的那一刻,是个诗人;有的人,在读诗的
听闻叶嘉莹去世的消息,内心突然一颤。“诗词的女儿,风雅的先生”叶嘉莹,是中国古典文化的传承者。她说她的一生只为一件事,要“把不懂诗的人接到诗里来”。诗成就了她,也救赎了她。诗人席慕蓉曾评价她“就是诗魂”,确实,这百年诗魂,永远留在每一个人的心中。 我之前在网上看过叶老师的公开课《中华诗词之美》,当时她讲的是李商隐,今日我又花了一个小时再看了一遍,心中感慨万千。 最吸引我的是她那吟诗的腔调,讲究
情境性写作来源于现实生活又高于生活,它引导考生联想和想象生活中可能发生的真实情境,表达自己个性化的看法,结合情境给出自己的价值判断或批评建议。情境作文的关键在于情境,考生需要依据情境找准写作对象和写作范围,选择能联系自我生活体验、引发自我思想感悟的点,形成自己的观点。也就是说,情境写作中,考生要时刻牢记“我”和情境的互动,通过逻辑思辨认识情境的本质,进行个性化的表达。 一、依托情境,融入生活
《红楼梦》的叙事时序与预言叙事 《红楼梦》进行预叙的方式是丰富多样的,总体上可以分为直接预叙和暗示两种形式。前者是由故事讲述人对未来发生的事情直接进行交代,比如第三回贾雨村送林黛玉入京后的一段描写:“因此优待雨村,更又不同,便竭力内中协助,题奏之日,轻轻谋了一个复职候缺,不上两个月,金陵应天府缺出,便谋补了此缺,拜辞了贾政,择日上任去了。不在话下。”这些事情都发生在林黛玉进贾府之后,晚于当时的故
鉴赏创新 莫言的历史叙事从宏大历史潮流中普通人的生活出发,叙事多了一种民间化。莫言一直声称自己的写作是“作为老百姓的写作”,不是“为老百姓的写作”,这也是莫言小说的独特性所在。莫言的历史叙事带有新历史主义特征,长篇小说多以家族为基点展开一段历史叙述,但是历史之下总带有一定的文化意蕴,为文本提供了更多的想象和思考的空间。 从《红高粱家族》开始,莫言的小说就开始出现了历史叙事,不过莫言放弃了对正统
模拟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说明小事中常常隐藏着重大灾祸;“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揭示文中描述的是寻常小事物,主旨往往极为宏大和深远。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路导航 这道文题体现了高考作文“教—学—考”一致性原则。这两句
余秋雨曾言:“再小的个子也能给沙漠留下长长的影子,再小的人物也能让历史吐出重重的叹息。”诚然,个体的渺小与伟大是相对的。万事万物都好比一片树叶,虽轻但可适九万里。 身为一叶,俯仰一生,清醒认识自我。“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舟行赤壁,苏轼之客曾如此表达对生命短暂、人生无常的感慨,羡慕长江的无穷无尽。其实,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个体只是微不足道的尘埃,但是随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人类一代又一代繁
草摇叶响知鹿过,松风一起知虎来,一叶易色而知天下秋……见微知著是一种洞察力,能从细微之处预见未来。而防微杜渐则是一种行动力,能在错误或坏事刚露出苗头时就及时制止,“不防于小,终亏大德”。两者结合,才能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清风徐徐,朝阳熠熠,用如炬慧眼观察。见微知著,善于敏锐捕捉事物变化,体现的是一种前瞻性、预见性。“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在疟疾肆虐、全球急需新型抗疟药物时,屠呦呦带领团队深入传
最近,“回答我全民爆改挑战”系列视频火了。在AI的帮助下,古人们纷纷“复活”,结合人物自身经历和历史事实,配上情绪化的表达方式,向现代人发出“灵魂拷问”。在AI助力下,一个个历史人物说着网络热梗,用充满个性的“声音”和“表情”讲述自己的生平和建树、阐述新鲜的人文观点。原本平面的、枯燥的历史知识点就这样被赋予了崭新的生命力,变得生动有趣、亲切可感。“回答我”的视频用反诘来澄清刻板印象、以调侃来撕去标
在攀爬泰山的人群中,穿戴外骨骼设备的“高科技游客”步履轻盈,身姿矫健,轻松超越其他登山者;在深圳野生动物园,七旬游客借助机械助力轻松走上斜坡……近期,外骨骼助力设备的投用范围逐步扩大,活跃于多个景区,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兴趣。除了外骨骼助力设备之外,“机器狗”运送物资、无人机飞送外卖、机器人“导游”助览等新兴科技应用正在进入我国的多个景区,为游客带来了更加多元化、个性化、智能化的体验。智能科技产品在文
《AI重现志愿军年轻模样》让泛黄照片动起来,一位位生命定格在美好年华的先烈露出笑容;描绘气候变化带来的地表荒芜、海面上升等未来场景,《珍AI地球》以令人震撼的科幻效果提醒人们珍爱地球;“翩翩而来的画舫,细雨打湿了衣裳”,《当AI遇上乌镇》用人工智能为水乡江南写作一首动听的歌;“轴心时代”的东西方哲人何以对话,《当孔子遇见苏格拉底》制作数字人将今人畅想化作现实……日前公布并展播的2024中国正能量网
借助北斗智能终端,播种机可实现每千米误差在厘米级的精准播种,并且种子、化肥、滴灌带可同时埋入土壤,每天能播种上百亩。运用土壤墒情传感器,能精确测算土壤肥料需求,实现科学合理施肥,减少农资浪费。纯电动拖拉机充一次电能工作四五个小时,比柴油拖拉机省钱环保,移动补能车5分钟即可完成电池更换,保证农忙作业不停歇……如今,农业新技术与新装备,被越来越多新农人“玩转”,繁忙的春耕更有“科技范”,提高效率不误农
紧扣语境论证,避免转移话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校园中,大大小小的考试往往都会有标准答案;而现实世界我们面对的事情充满不确定性,绝大多数没有标准答案。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联想?请写一篇文章。 纵“浪”不确定, 赴确定之航向 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选择题,人们往往因为担心走错方向而不敢作答。其实,无论选择了怎样的答案,只要最终通向自己心中的目标,我们就只管大步向前。
任务锦囊 1.深挖文本内涵,了解作者意图 深入解读文本内涵,考生需要细致阅读、理解分析,不仅关注字面意思,还要理解背后的深层思想、情感与价值观念。这种对信息深度挖掘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思辨训练,能锻炼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另外,理解作者意图,考生需要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揣摩、推测和评价,从多元视角审视问题,形成全面、客观的认识。 2.对比不同文本,鼓励理性思考 在比较不同文本的过程中
记叙是讲道理的依据,记叙用得好,作文往往更有说服力。但议论中的记叙,不是把人物的经历照抄照搬,而是根据议论的需要,选准角度,进行适当的加工和转述,达到叙议结合、增添张力的目的。 1.精心选择,善于概括。(1)议论中记叙要求对材料的主旨做准确深入的把握。考生要明确用材料来证明什么论点,并依此巧妙地截取相关内容,舍弃无关内容。对于主要内容还要善于压缩,只取反映事物本质的特点的部分。(2)散文中的记叙
【写作示范一】 生活中,有人认为做事要先找准方向再实施行动;也有人认为当先付诸行动,再在行动过程中修正方向。二者是否择一即可呢?笔者以为,吾侪青年当找准方向沉潜,修正方向行远,如此方能干成事、干好事、干大事。 找准方向,是行动前对整体情况的预判、分析、定位,进而为后续行动提供指导方针。我们找准方向再去做事,就不会毫无头绪、漫无目的,也可以避免在原地打转。“终身成就艺术家”游本昌在上戏时就确立了
【写作示范二】 从29岁出仕,任官13载,陶渊明又一次站在人生的岔路口,他的面前有两条道路,一条道路通往仕途,一条道路通往田园。 该怎么选择呢?陶渊明思索了片刻,旋即脸上露出微笑,信步走向其中一个。既然难以确定方向,不妨先试上一试。 陶渊明抱着再试一试的心态做了彭泽县令,想干一番事业。奈何狭窄的樊笼永远不会让心怀天空的羁鸟欢喜,官场上日复一日的推杯换盏、谈笑逢迎很快让他心生厌倦,误入尘网的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