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历史”成为潮书 疫情期间,我写过《考古笔记》,上篇的题目是“考古研究大历史”。“大历史”是什么史?人类史。人类史,绝大部分是史前史。研究“大历史”要靠“大考古”。 二0二四年,《三联生活周刊》有篇专访,题目是《重新书写“大历史”》,采访对象是考古学家大卫·温格罗。采访者说,近年来“大历史”的书非常火爆,如贾雷德·戴蒙德的《枪炮、病菌与钢铁》(以下简称《枪炮》)和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
在生态危机接踵而至的时代背景下,以及对“人类世”(亦译“人新世”)概念的广泛讨论中,越来越多的学者尝试以一种整合视角,思考人与地球的关系。近年来日渐兴盛的“大历史”“全球史”和动辄纵贯万年以上的人类“演化史”书写,正是其中引人注目的重要探索。著名的环境史奠基者,资本主义生态批判最杰出的旗手—唐纳德·沃斯特(中文名:唐沃思),试图借助孟子口中的“食色之性”,复活其早年提出的“行星史”概念,从人与其他
作为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的弟子,琼·罗宾逊(Joan Violet Robinson)曾有妙喻: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并预言其毁灭,马歇尔(Alfred Marshall)试图证明现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已经是可行方案中最理想者,凯恩斯则诊断出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病且施以救治。于是,凯恩斯一九三六年发表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实是一项通过改良以拯救濒临危局的资本主
一、 母职实践的“经济”之维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第一代女性农民工涌入沿海城市务工以来,女工的个体自主与家庭责任之间的关系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随着第一代女工返乡结婚成家和生养子女,研究关注点转向女性农民工的家庭照料责任和家庭生计责任之间的关系,由此形成一个影响至今的母职实践观点,即认为女性农民工以承担家庭照料责任为主,家庭生计责任主要由男性农民工承担,女性即便婚后流动也是从属性的,通常跟随丈夫
鲁迅对《史记》所做的评价“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赢得了很多人的赞同,几乎成为现代人对《史记》的最高称赏,我当然也非常认可鲁迅的这个判断。但在这里我要追问的是,为什么在众多的史籍中,只有《史记》在现代学术史上享有这样的盛誉,而其他的二十三史或二十五史却没有? 有人可能会说,是因为司马迁能够做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也似乎成了标准答案。但仔细分析这三句话,似乎并不能完全支持鲁
一 宋儒说“三代之时,天下书同文”(《容斋随笔》卷五),虽也能得到殷周以来甲骨、金文材料的印证,但东周尤其是战国以来,列国文字高度分裂,秦始皇又最终统一了中国文字这个说法,也早已成为公认的历史定谳。在历史教材中,有一个著名战国时期七种“马”字的写法,最后统一为秦文字“马”的例子,长期作为这一历史进程的生动注释。段玉裁说:“以秦文同天下之文。秦文,即下文小篆也。《本纪》曰二十六年,书同文字。”(《
奥地利作家克里斯托夫·兰斯迈耶(Christoph Ransmayr)以沉潜持恒的文学创作姿态,被誉为“当代德语文学界的贝多芬”,荣膺奥地利文学大奖、荷尔德林奖、布莱希特奖等;其小说《时间的进程》以虚构的历史叙事为表象,突破惯常的线性时间观,将时间涵摄于生命体验中。小说主人公“乾隆”邀请英国钟表匠阿里斯特·考克斯来中国制造钟表,发明“风钟”“火钟”乃至“永恒之钟”,即计量无限时间的“永动机”,乾隆
康熙二十三年(一六八四)十一月十七至十八日,清圣祖玄烨在南巡回銮途中亲临曲阜祭孔,是清代历史上富有象征意蕴的政治事件。时年三十七岁、此前隐居石门山的孔尚任,全程参与了清朝皇帝的首次阙里之行。从进讲儒经,到导览古迹,孔尚任与康熙帝有过一天多的紧密接触,堪称其人生的高光时刻。几个月后,尚任蒙恩入国子监,心中激荡仍未消退,“随路感泣,逢人称述”。他把这段经历写成一篇长文,取名《出山异数记》,使更多人知晓
暌违五年,音乐剧《猫》再度登场。去年十月从深圳出发,今年一月至上海落幕,历时三个月,巡演九十三场,给新旧《猫》迷带来一场视觉盛宴。《猫》的唱词基于T.S. 艾略特的童话诗集《擅长装扮的老猫精》,诗作完成于一九三九年。音乐剧《猫》的创作始于一九七七年,此时,艾略特已去世十二年。而未被选入诗集的《魅力猫—葛丽兹贝拉》,经安德鲁·劳埃德·韦伯改编创作,以“魅力猫”之口,呈现《回忆》唱段,成为《猫》剧的灵
每一次走进“无印良品”,都会有种误入禅房的奇妙感觉:不但街市的喧嚣被秒化成静谧,大千世界的妖冶斑斓也倏忽间变成了山林皋壤和曲水流觞。我认为那就是坐落于天籁音和天然色里的秘境,因为店里的所有物品,几乎都卸去了“巧饰”和“伪装”。倘若你接受了它们纯净的眼神和素朴的拥抱,那么即使没有出家,也可能会变成“居家的出家者”。 散布于世界各地的“无印良品”,最早的触媒是日本作家兼企业家辻井乔(Tsujii T
随着西方思想文化和教育体制的进入,哲学引入我国多年,已经成为我国思想文化的一部分,成为我国高校教育的基础学科。虽然哲学来自西方,但是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还产生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这就是中国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它们成为专门的研究领域,是显学。它们与西方哲学并列,构成我国哲学教学和研究的主体。吴晓明的新书《论中西哲学之根本差别》(以下简称《差别》),直接论述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两大主体,属
新世纪以来,施特劳斯(Leo St raus s , 1899-1973)的影响力日炽。关于他的讨论从学术圈扩及政治舆论界,他的思想也由美国两岸传至欧陆和东亚各国,尤其在中国引起不小风潮。无论爱憎,施特劳斯作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政治哲学家之一的地位已经愈发显明。不过,关于这样一位离世已经半个世纪的重要思想家,我们还绝少见到他的传记,目前仅有两部半思想传记面世(唐格维:《列奥·施特劳斯:思想传记》,林
新版《蔡元培全集》是由与蔡元培渊源深厚的商务印书馆精心打造的。该书《总序》提及蔡先生与商务灵魂人物张元济“不仅年谊深厚, 更是志同道合”。一个抱定教育救国,一个坚持开启民智,且都是坐而言起而行,代表清末那一代启蒙思想家的共同性格:为理想而抗争,人格高尚,得到朝野各界的共同尊崇;不以朝廷为唯一依靠,坚信学在民间;目光远大,但脚踏实地,从不哗众取宠。 我注意到,蔡、张二人的合作无间,乃兼及公心与私谊
现在谈到杨联陞先生,大都免不了强调其哈佛博士和哈佛教授的身份,“哈佛”二字似乎成为一个缀在他姓名前后不可或缺的修饰语。的确,如果哈佛没有选择杨联陞,哈佛或美国的汉学图景或许是另外一番景象;同样,如果杨联陞没有选择哈佛,他之后的人生际遇和学术生涯也会大有不同。事后来看,无论是对于杨联陞个人,还是对于之后一段时期的汉学研究而言,杨联陞入职哈佛都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历史时刻。然而,大多数所谓的重大事件,大抵
朝鲜半岛位于亚洲大陆东北部,北面以鸭绿江、图们江为界,同中国隔水相邻,东北一角与俄罗斯接壤,东南隔海与日本相望。韩国人喜欢以“三千里江山”或“锦绣江山”来形容山河壮丽;又从檀君开国的传说算起,用“五千年历史”来形容其历史之悠久。 跪像、兔子到猛虎:朝鲜半岛地理形象的演变 朝鲜王朝英祖十一年(雍正十三年,一七三五),遣谢恩兼冬至使骊善君李壆、副使吏曹判书李德寿等出使北京。二李氏《闻见事件》载,在
一八六九年,朝鲜王宫数次出现盗窃案件。先是三月份,闵妃,即明成皇后宫中的内人盗取“蓝绵裳一,洋木青裳一,白洋木回粧赤古里二”等物,卖给了旧衣商人金化允。“蓝绵裳一”很好理解,即蓝绵衣裳一件,但“洋木”又是什么东西呢? “洋木”即“洋布”,朝鲜语固有词称“布”为“mok”,用汉字借音标记为“木”。“洋木”“洋布”在当时都是指西洋布,所以上文中被盗物品是以西洋布制成的青裳一件,白色西洋布制成的加以其
二十多年前,在浙江宁波从事日语教育活动的日本志愿者崛川玲子曾跟我说:“在宁波的学校里,看到全校师生在大礼堂里一起站着唱国歌,我很感动,也很羡慕。因为在日本我们无法做到。”崛川女士是京都大学已故的崛川哲男教授的遗孀。崛川教授生前研究中国近代史,出版有《中国近代的政治和社会》《孙文救国的热情和中国革命》等著作,他们夫妇对日本的侵略战争史有反思批判,也都曾热情地投入到促进中日友好邦交关系的文化事业中。崛
两个月前, 李昕屈尊邀约,为其《百年家事:邻水李家的四代人生》忝序,老实说,与李昕交往多了,无知无畏就有点难了。师出珞珈山中文专业七八级的这个斯文汉子,在黑土地的神助中越过劫难之后,借助于仓颉的神力感召,专做文字的修理工与搬运工,“一生一事”已逾四十秋,早已把人情与文字一同练达,以此督率同辈与同事,干什么就像什么。他还哼着《东方之珠》,不卑不亢地出师于“亚洲四小龙”之一, 甚至顺着《绿岛小夜曲》的
近年来,随着《大明宫词》《云水谣》《甄嬛传》《欢乐颂》《陈情令》《大秦赋》《长歌行》《梦华录》《苍兰诀》等影视剧的走红,剧名里原汁原味的中国文体也随之进入大众视野。当谈到中国文体时,我们可以谈些什么? 最直接的话题是中国有哪些文体。这便涉及文体的分体与归类,连带着体制、体貌、体性等传统观念,还有文体的本末、离合、通变等经典论题。我们可以从标志着“文体自觉”的“四科八体”谈起。建安年间,曹丕正式提
一九一九年八月十九日,差不多是写完《逻辑哲学论》一年后,维特根斯坦在给罗素的一封信中说, 该书的主要论点是区分“能用命题表达的东西与不能用命题表达而只能显示的东西”,“这是哲学的首要问题”(《维特根斯坦哲学解释简史》,65—66 页,下称《简史》, 只注页码)。能用命题表达的,就是有意义的;不能用命题表达的, 就要保持沉默, 否则会导致无意义。那么,“不能用命题表达而只能显示的东西”是什么?这个问
吕正惠是台湾清华大学、淡江大学中文系教授,朋友们都叫他“老吕”。老吕做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以台湾当代文学评论获得广泛社会影响。但最有意思也最有意义的,是他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台湾本省学者,却在声名正盛的一九九二年加入中国统一联盟并担任主席,公然向“台独”宣战,他坚定的中国认同和社会主义立场,其实无论在台湾还是在大陆知识界都很令人感到“迷惑”。二0一九年,老吕在三联书店出版《第二个经典时代:重估唐宋文学
“只要历史性对此在还讳莫如深,此在就没有可能对历史进行历史学追问与历史学揭示”,读高波新著《天下之极—世界枢纽观念的古今之变》(下列此书只注页码),让我对海德格尔这句看似离题千里之言,多了些中国语境里的体会。单就本书的内容来说,这是一部以中国“天下观念”变迁为主题的史学通论,“通”之可能,有赖于作者把握住天下观念之变与中国学术史重要转型期共同展开的节奏。梁启超先生曾云:“我国自秦以后,确能成为时代
作为二十世纪波兰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莱谢克·柯拉柯夫斯基在马克思主义、宗教哲学领域著述颇丰,并因此而被国内外学者广泛研究。而他在文学方面的创作就少得多了,流传于世的主要有三本短篇故事集《关于来洛尼亚王国的十三个童话故事》(或称《十三故事》)、《天堂的钥匙》、《与魔鬼的谈话》,其中后二者以基督教为主题,也往往作为其神学和宗教学思想的延伸文本而被讨论。 相较之下,《十三故事》或因为标题的迷惑性,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