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是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2月视察天津时提出“在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上善作善成”的重要要求,指出“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展现城市文化特色和精神气质,是传承发展城市文化、培育滋养城市文明的目的所在”。“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作为内涵丰富、思想深邃、逻辑严密的有机整体,是习近平文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争,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这一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这一伟大胜利,是全民族抗战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伟大胜利。 一、提出并坚持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战略总方针,引领抗战胜利正确方向,坚定
编者按:今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人工智能带来前所未有发展机遇,也带来前所未遇风险挑战。当前,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深度运用于人们日常工作、学习、生活,让人们享有更加智能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对于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围绕人工智能在就业、社会治理、基础教育等不同领域的赋能应用,本刊约请3位专家撰写理论文章进行阐释,供广大读者参考。
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 。当前,人工智能的加速迭代与跨界融合发展,在推动多领域深度协同、重塑产业格局与社会形态的同时,带来的就业替代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积极应对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事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大现实课题。 一、充分把握人工智能发展给就业带来的机遇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开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人工智能同社会治理的结合,开发适用于政府服务和决策的人工智能系统”,“运用人工智能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水平”。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纵观各国治理实践,如果社会治理跟不上经济发展步伐,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不仅经济发展难以为继,整个社会也可能陷入动荡。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超级计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对教育的深刻影响,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变革创新”,“推进人工智能全学段教育和全社会通识教育,源源不断培养高素质人才”。基础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起点,其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为推进教育现代化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引发了伦理、责任、隐私和安全等方面的风险挑战。如何未雨绸缪、趋利避害,推动人工智能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基础教育,意义重大
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是巩固新时代以来党的作风建设成果,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进一步解决作风方面突出问题,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通过集中教育推动全党以自我革命精神解决党风方面的突出问题,是一条重要历史经验。”他在主持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进一步指出,“自我革命是我们党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从抓作风入手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社会稳定的“压舱石”。高质量充分就业是巩固和改善民生、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和前提。今年4月30日,在部分省区市“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多措并举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有效稳住经济基本盘”。其中,稳就业起着基础性关键性作用。就业是老百姓收入之源,事关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我们应从战略高度认识做好稳就业工作的重要性,为增
在全球经济复杂多变、不确定性增多的背景下,稳外贸不仅可以应对短期经济波动,还能增强我国经济发展韧性、提升国际竞争力。今年4月25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指出,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面对当前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结构调整压力,稳住外贸基本盘,加大稳外贸政策力度,通过主动作为
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强调,必须把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为统领“三农”工作的战略总纲,摆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位置。《规划》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农业农村发展进入系统化、全局性
近日,中央宣传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新时代职业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就加强新时代职业道德建设作出安排部署。《纲要》是新时代以来首个专门针对职业道德建设进行全面部署的规范性文件,是适应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要求,着眼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推动职业道德建设展现新气象新作为的重要举措。必须深入学习贯彻《纲要》,着力提升职业道德建设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引导各行业各领域弘扬新风正气,以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讲话时强调:“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教育、科技、人才内在一致、相互支撑。要增强系统观念,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完善科教协同育人机制,加快培养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人才队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新征程上,必须坚持推动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统筹实施科
延安时期,一批外国人士奔赴延安,目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工作与生活,留下了大量珍贵的真实记录。他们以独特的跨文化视角为我们勾勒出“只见公仆不见官”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鲜明形象。这对形成中国共产党良好声誉、收获各方支持起到重要作用,也为当前我们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带来深刻启示。 “他们最大的魅力就是简朴。”来到延安的外国人士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深入接触,真实记录